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北京教育学院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

     光明日报  2013-08-14

  这样的情形,北京教育学院第二轮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负责人杨智已经习惯了。“今天,你们即将远行。北京,在你们身后,渐行渐远,走进记忆。我们会在短信、邮箱、微信里再次相遇。在这里,我代表我自己对大家说一句:‘我爱你们’。我代表全体老师说一句:‘我们爱你们’。”

  为了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学院承担了北京地区的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从2009年9月至今,学院对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和田、喀什等12个地区的560名少数民族教师进行了培训。

  教师们的行囊中多了一沓证书,也记载着他们在北京紧张丰富的培训生活。

  精心:差异化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离京倒计时。在新疆双语课堂教学展示暨双语教学论坛上,学员们用流利的汉语展示他们授课的内容。

  这是让老师倍感欣慰的一件事。

  随着新疆双语教育的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热情高涨。这也给培训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什么样的培训?怎样开展培训?教育学院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举全院之力、聚首都资源,确保优质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成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期培训的项目负责人张学君老师提出:“新疆教师的汉语水平不尽相同,必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常雪鹰老师把自己的学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肚子里有东西,并且敢说;第二类是肚子里有东西,但由于性格等原因,不敢说;第三类是语文积累不够,也不敢说。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学员,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第一种学员,有什么疑难问题经常让他们解答,增加他们的满足感;针对第二种学员,主动提问,使他们克服个性上的弱点,变得大胆敢言;针对第三种学员,一方面注重平时给他们提供一些有趣的小文章来背,一方面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说话。

  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表示,培训总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培训,使新疆双语班学员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汉语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使之成为教育观念先进、“双语”教学能力过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能在新疆教育改革中起示范作用的教师。

  细心:看到自己的教学光盘,学员激动不已

  每每看到自己的教学光盘,学员热依莎总会激动不已。

  在北京市的中学课堂上听课、评课、说课、试讲,使他们受益匪浅,课堂教学实践水平明显提升。然而,对于用汉语为北京的中学生上一堂录像课的要求,学员仍然感到“压力山大”。

  热依莎就曾因不敢讲课而进行了二次试讲。张学君老师回忆说:“有的学员一开始对此充满恐惧,多次想打退堂鼓。经过指导教师的热心鼓励和悉心指导,最后,他们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地讲完了录像课,受到北京中学教师与学生的一致认可。”更重要的是,学员上完这堂课之后,对自己未来的转型充满信心。

  专业课考试是此次培训中唯一新增的考试内容,这一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学员汉语学习与教学能力双提高,防止了有些学员只重视汉语学习,而轻视专业技能的现象。

  温馨:一进屋就有一种家的感觉

  “看看我们的‘温馨小屋’吧!”学员努尔古丽邀请记者。

  在新疆学员的宿舍楼里有一间特别的屋子,学员们称为“温馨小屋”。它完全按照少数民族风格布置。正对房门的墙上有四个大字:天天向上,后面还有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走近细看,这些字是由一个个大头像组成的,四个班学员的头像组成了四个字,老师的头像则组成了那个感叹号。在这里,老师经常与学员们聊天,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和思乡之情。

  布置“温馨小屋”是杨智老师的创意,“每期培训历时近一年,只能在寒假期间回家一次,再加上学习、考试压力大,家庭生活变成集体生活,很多学员一时难以适应,甚至会躲在被窝里哭。我们希望这间‘温馨小屋’既是一个心理咨询室,又是学员们休闲放松的‘精神补给站’,给他们心灵上的安慰。”杨智还特意从家里把女儿的洋娃娃拿来,想让学员一进屋就有一种家的感觉。

  负责饮食起居的生活班主任记住了每一位学员的生日,温暖的问候和热忱的祝贺,总能适时到来……结业式上,学员们与老师相拥而泣,难舍难分。他们说这一辈子都将有一种“北京情结”,让他们时时想起在京培训的日日夜夜,并从中汲取力量,迎接工作的一个个新挑战。

  在两轮共五期的培训中,近九百名学员走出北京教育学院,在新疆的广阔天地里成长,用在北京学到的知识、增长的见识,服务家乡,像红柳、像胡杨,扎根在祖国的西北边疆。正如杨智老师所说:“新疆在前,北京在后。新疆双语教学课堂的背后,永远有北京的支持,坚实而深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